二十四节气时间表
2025-03-11 13:16 风水命理
二十四节气时间表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重要时间节点,标志着季节的变迁和农事的开始或结束。它们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划分,每个节气约相隔15天,共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。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:
立春
立春是春季的开始,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,天气逐渐转暖。通常在阳历2月3日左右,也是农历年的开始。
雨水
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,意味着降雨增多,气温逐渐回升。通常在阳历2月18日左右。
惊蛰
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,意味着春雷开始震动,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。通常在阳历3月5日左右。
春分
春分是春季的中点,意味着昼夜时间相等,阳光直射赤道。通常在阳历3月20日左右。
清明
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晴朗,草木萌发。通常在阳历4月4日左右,也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间。
谷雨
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意味着雨水丰沛,农作物开始生长。通常在阳历4月19日左右。
立夏
立夏是夏季的开始,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,万物生长旺盛。通常在阳历5月5日左右。
小满
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意味着作物开始结实,天气渐热。通常在阳历5月20日左右。
芒种
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,意味着麦类作物开始成熟,农田里一片繁忙。通常在阳历6月5日左右。
夏至
夏至是夏季的中点,意味着白天最长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。通常在阳历6月21日左右。
小暑
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炎热,农作物生长迅速。通常在阳历7月7日左右。
大暑
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最热,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。通常在阳历7月22日左右。
立秋
立秋是秋季的开始,意味着天气渐凉,秋收季节即将来临。通常在阳历8月7日左右。
处暑
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开始凉爽,暑气逐渐消退。通常在阳历8月22日左右。
白露
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湿润,露水开始出现。通常在阳历9月7日左右。
秋分
秋分是秋季的中点,意味着昼夜时间相等,阳光直射赤道。通常在阳历9月22日左右。
寒露
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渐冷,露水更多。通常在阳历10月8日左右。
霜降
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更冷,初霜开始出现。通常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。
立冬
立冬是冬季的开始,意味着天气寒冷,冬季耕作开始。通常在阳历11月7日左右。
小雪
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更冷,初雪可能出现。通常在阳历11月22日左右。
大雪
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寒冷,雪量增多。通常在阳历12月7日左右。
冬至
冬至是冬季的中点,意味着白天最短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。通常在阳历12月22日左右。
小寒
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更冷,寒潮可能来袭。通常在阳历1月5日左右。
大寒
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意味着天气最冷,人们需要加强保暖。通常在阳历1月20日左右。
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是中国古老的智慧,它们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,也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。通过了解和遵循二十四节气,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,保护生态平衡。
以上小编给大家带来这些知识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